“知識產權說小一點,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往大了說,它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基于這樣的認識,廣東永華知識產權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華知產”)董事長李永華在知識產權行業摸爬滾打16年,仍對這一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近年來諸多的商標專利糾紛,表明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的年代正在漸行漸遠,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知識產權。尤其是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革命性、爆炸式發展的大環境下,中國正實現創新驅動型產業升級,知識產權及其產業的發展也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知識產權行業發展至今,歷經多次升級迭代,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何實現品牌化與規模化的發展,是李永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成為永華知產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的最大原因。
有市場經濟的地方,就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它不是一個行業,是一個產業;只要有市場經濟,只要有商品流通,就有它存在的價值。”一位在知識產權領域有較深研究的前輩的一席話,成為李永華推開知識產權行業大門的契機。
在這位前輩看來,知識產權這個行業能夠提升中國產品品牌的價值,振興民族產業。受其啟發,李永華的民族責任感油然而生,他同時敏銳察覺到這一行業蘊含的無限商機。于2004年果斷轉行進入這一行業,創立了廣州市鳴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廣州市鳴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現已發展為以標準化的業務流程、智能化的業務管理、系統化的業務服務和先進的商業模式著稱的永華知識產權管理集團。然而這樣的發展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其背后凝結了李永華多年對行業的思考與探索。
“之前我們這個行業具有小、散、亂等特點,多數公司都是小規模、作坊式的,我就想怎樣改變這種小散亂的這種現狀?”在李永華看來,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以及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度越來越高,還有國外企業的加入,品牌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過程當中,一定會產生大量知識產權方面的需求,怎樣更好地為這些企業提供品質服務,從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成為李永華進入知識產權行業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董事長李永華率團出席穗澳兩地企業家聯誼會
一次去4S店的經歷,讓李永華豁然開朗。“正規的4S店和路邊的修車檔,最大的區別是什么?修車檔一般是老板加幾個伙計,很多東西都比較隨意,顧客也很容易因為價格而被帶走;但4S店不一樣,它們有一整套的標準和流程,你對接的也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每個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共同把車修好或者保養好。”基于這樣的啟發,李永華想到,要想實現企業的品牌化和規模化,首先要思考服務的產品化、標準化、流程化、個性化和專業化,只有把這五個方面做好了,才有可能實現這個行業的規模化和品牌化。
“我們服務的標準化就是,你應該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效果,幾個小時回應,上門多少次服務,修訂多少次合同,把所有東西事項根據企業不同的類型,發展的階段,進行量化和細化,并進行分檔,客戶只需將需求列出來根據企業的類型和發展階段,選擇ABCD等不同的檔位服務就好了。”李永華介紹道。
而對于企業員工的日常要求同樣如此,員工到企業去調研,需要收集的信息也有具體的指標標準,比如在材料采購方面、財務方面預算、檔案管理、生產方面、銷售等各個環節等,,我們需要問客戶有哪些什么問題?采集什么素材?永華都做了標準化的設置,提高深入的調研,我們能夠快速精準的發現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需求,均須按照統一的標準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企業定制個性化的知識產權解決方案,由此實現服務的高效與升級。
打造線上商城,夯實智產營行
立足于企業特點與發展需求,永華知產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知識產權服務及戰略部署方案。滿懷“讓創意成為資產、把智慧變成財富”的使命,16年來永華知產專注于保護企業創新成果及核心技術,協助企業構建品牌競爭壁壘,并提供知識產權布局與風險預警指導,為企業價值的持續增長保駕護航。
如今,“數字化基建”已被國家列入發展綱要,這意味著我國將在各行各業加快信息化建設。如果說10年前知識產權的落后歸根于信息的不對稱,那么在信息化時代,對于知識產權管理企業來說,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實現信息化、數字化運營就尤為重要。
在此背景下,李永華也開始思考企業升級的新方向,永華知產線上商城應運而生。“一開始,我是希望線上商城能夠增加我們跟客戶之間的聯系,和我們服務的可視度。”李永華表示,線上商城作為一個窗口,用戶只需輸入相關信息,就能夠發現和查詢每一筆業務的進展和結果。
“另一方面,很多客戶了解到永華的服務過后,他想推薦給身邊的人,這時候商城就變成一個媒介,客戶通過它能夠了解我們的服務和產品,這也是我建立商城的一個初衷。”李永華表示,今年疫情之后,更促進了其想要盡快搭建線上商城的想法,因為這樣用戶也能夠在線上直接下單一鍵購買,也為公司達到開源的目的。
“未來我的商城它會成為一個無形資產的‘管理銀行’,我未來我們會逐步的利用一些區塊鏈等聯網的前沿技術,去夯實和搭建我們的線上的‘智產營行’,”李永華認為,該線上商城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實現無形資產從確權、用權、維權、到交易、轉化等一體化的生態互動平臺,未來也將體系,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更好地推進全社會的知識產權發展,提高全員對無形資產的價值和戰略意識。
行業發展空間巨大,但專業性有待提高
我國的知識產權法是由《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三部法律構成的。實際上,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建設較晚,算起來只有20多年40年的歷史。但通過20多年近4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經過多次的修訂,進一步完善了一系列相關的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律,同時也制定了其他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條例,法規、政策。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將知識產權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對于知識產權的,一項關乎未來、利民興國的戰略由此開啟了波瀾壯闊的航程。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重視也在、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有效激勵手段。
對此,李永華認為當下知識產權行業的發展有兩大機遇。一是行業發展空間巨大。隨著人們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逐漸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需求逐漸呈現井噴式爆發。李永華認為,對于企業而言,尤其是高新技術科技創新型企業,不創新是死路,創新而得不到保護更是死路;在企業發展戰略中,知識產權戰略成為了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知識產權也成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代表了企業的源動力;二是中美貿易、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給企業發展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帶來警醒,這時候的消費者教育我們為企業家在企業發展、知識產權運用等方面布局謀篇,更容易進入企業家的心智,得到企業家的認可。
當然,行業在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當下很多知識產權服務的代理公司,實際上片面理解了知識產權,專業性不夠,并不能真正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此外行業中仍存在不少“黑中介”,亂收費、蒙蔽企業等現象時有發生。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規避問題,這是我對我們工作人員的要求,如果不能發現問題,這是我們永華最大的問題。”李永華表示,公司的名稱之所以定位為知產管理公司,就是本著專業的態度。,秉承“知你所憂 為你所用”的服務理念。“代理和管理不一樣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質完全不同,代理是一種被動式的服務,你要什么我給你什么,服務完就完事;但如果是一種管理思維,就是一種主動式的、長期性的、戰略式的一種服務。這需要我們會站在客戶的角度去為他思考這個做這件事情為什么要去做,的目的;做這個事情對他這件事客戶希望能達到什么目的,以后會不會產生效果;如何做才能夠最大程度的為客戶規避潛在的風險等等,這就是我們管理和代理的服務最大的區別。”
踐行公益十余年,勇擔社會責任
很多了解李永華的人都知道,除了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李永華還是一位公益人士。例如為增強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李永華帶領員工多次參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組織關于的知識產權的公益知識宣講,在線上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進行知識傳播,。連續多年與政府部門合作開展知識產權調研,并出具知識產權調研報告,為政府抉擇做參考等。


△董事長李永華受番禺、江門政府之邀協助知識產權戰略構建
值得一提的是,辦好自己的企業、扶持中小企業、做大“中國創造”做強“中國智造”品牌影響力,仍未觸及李永華的能量上限。李永華開始帶領并影響了永華知產的每一位員工“在愛中行走”。工作之余,永華知產的公益慈善團隊多次向山區小學、敬老院出發,為他們送去愛心物資、帶去提前準備好的節目,用陪伴與歡樂溫暖留守兒童及、重癥兒童、孤寡老人等需要關心的社會群體。
2006年,李永華加入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啟智服務總會總隊成為一名志愿者。,2006年11月李永華與幾位志愿者一起組建成立了啟智患兒服務分隊,(后更名為童心童路分隊),主要探訪在廣州各大醫院接受治療的0~18歲的癌癥患者及家屬,給予他們“心的力量”。患兒童心童路服務分隊的成立,填補了我國在重癥患兒探訪的空白。從最初探訪2家醫院的重癥兒童,發展到現在已有9間醫院10個服務點,患兒童心童路服務分隊已成為廣州目前唯一一個堅持每周在各大醫院開展常規探訪活動的志愿者組織。在愛中行走,不經意間,李永華已經在公益這條路上走過了14年,14年來,先后獲得了“廣州十大杰出志愿者”、“志愿服務廣州政府獎”等諸多殊榮,現在的李永華,已經成為注冊志愿者超過12萬的啟智服務總隊的總隊長。

△啟智總隊長李永華在公益活動中與小朋友們親切交流
“從最開始兜里揣著860塊錢只身來到廣州打拼,到后來有了一些成就,我總想著做點什么來回饋這座城市,因為它極具包容性,也給了我機會的城市。于是我從一名志愿者開始做公益,到現在我還鼓勵帶領我的兩個同事、朋友、家人、孩子加入其中,對于公益這件事我做到了持之以恒視為恒常。”李永華的這一番話充滿正能量。與做企業異曲同工,16年的堅持,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企業家與慈善事業的結合,還是責任感與“工匠精神”的踐行。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